港大聯同教育局舉辦「思動教育計劃」

Facebook     Twitter

 


港大聯同教育局舉辦「思動教育計劃」
提升青少年精神健康
增加中學生對思覺失調患者的認識
除標籤 共建和諧社會

根據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於2009 – 2014年間進行的3次全港公共意識電話調查,市民大眾對思覺失調患者的態度及歧視沒有顯著改善。而市民大眾,尤其是年青人在面對壓力時,往往因為不懂得處理,而導致精神及情緖上極大困擾。有見及此,港大精神醫學系賽馬會思覺健康計劃於去年10月聯同教育局推行「思動教育計劃」,有系統地向年青人推廣精神健康,協助他們掌握處理壓力技巧,提供認識精神病知識丶預防及支援等資訊。另外,亦安排他們接觸思覺失調患者,希望藉此減低因謬誤產生的歧見,並期望學生可以將正面訊息傳遞給身邊的家人朋友。參與「思動教育計劃」的首批中學生已完成課程,並出席今天(6月27日)於港大舉行的「思動教育計劃」嘉許禮。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周一嶽醫生於「思動教育計劃」嘉許禮致詞表示:「現時社會大眾對於思覺失調這精神疾病仍然存有不少誤解,然而,患者的行為、日常生活、學習能力等,其實與常人無異,只要盡早獲得適當的治療,他們是完全康復。我期望社會大眾可以對這群患者多加包容、諒解,共同努力建構一個共融的社會。」

賽馬會思覺健康計劃計劃總監、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臨床教授及系主任陳友凱教授指出:「今次與教育局合作,發展這套以學校為本的精神健康教育計劃,得到正面且鼓舞的成果,實有賴參與的學校及其學生鼎力支持,特別嗚謝支持單位思覺基金締造的FitMind運動平台,讓各患者丶基金瑜伽導師丶義工及職員的共同參與;同時是次經驗亦啟迪患者打開心窗,消除自我標籤,我亦希望日後更多團體及機構能一同消除社會對思覺失調患者的歧視。」

首批參與「思動教育計劃」的中學生來自5間中學(包括:觀塘官立中學、伊利沙伯中學、藍田聖保祿中學、德愛中學以及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的中三及中四的同學,他們於去年10月開始,出席了一系列的研討會、工作坊以及義工活動,為期18星期。

有份參與「思動教育計劃」、就讀藍田聖保祿中學的鄔翠兒同學表示:「參加完一系列的工作坊以及與思覺失調患者接觸後,不但增加我對思覺失調的認識,亦令我改變對這群患者的看法。最初我會以為他們的行為怪異,會大吵大閙、性格暴躁,原來他們與我根本無分別。我會把我所學到的知識及體驗,與身邊的親朋戚友丶同學分享,消除他們對思覺失調的誤解,希望社會大眾不再以有色眼鏡看待他們。」

有關「思動教育計劃」Mindshift Educational Program

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轄下的賽馬會思覺健康計劃聯同教育局合辦,專為中學生而設的精神健康教育活動計劃 -「思動教育計劃」。目的是為了推動青少年的精神健
康教育,提升他們對精神健康問題的關注,尤其是有關思覺失調的知識,同時加強他們在成長路上正面處理情緒的技巧及培育青少年關愛共融的價值觀。

此計劃以深入淺出的方法,提供有關促進精神健康的校本講座及訓練工作坊,主題包括腦科學、處理壓力攻略丶認識精神病症丶靜觀練習丶運動帶領技巧丶認知重整技巧,亦安排參加義工服務計劃,及學習一套專為思覺失調患者而設的FitMind 10式運動,並連續在12週內與思覺失調患者進行此運動。在計劃中表現出色的同學,更會到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參加實習計劃,與各精神健康的專業人士作交流。

有關賽馬會思覺健康計劃 (JCEP)

JCEP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近6,900 萬港元成立,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策劃及推行。計劃為期六年,並獲得醫院管理局、香港明愛及香港心理衞生會鼎力協助,於全港各區推行有關思覺失調的教育、介入服務及醫學研究;並與現有服務機構攜手合力,保障及照顧港人的思覺健康。計劃盼能透過服務、教育與研究並行,全面及徹底改善港人的思覺健康。

有關思覺失調

思覺失調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其徵狀包括幻覺、妄想、思想及言語紊亂。思覺失調的成因有很多,全球數字指出100個人當中大概有2至3個會出現持續的思覺失調症狀。其徵狀因為腦部化學物(神經傳遞介質)的失衡所引起。受影響的患者往往表現溫和,出現怪異行為的情況並不常見。

「相片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提供」。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周一嶽醫生於「思動教育計劃」 嘉許禮致詞,期望社會大眾對思覺失調患者多加包容、諒解,共同努力建構一個共融的社會。
教育局教育心理服務(九龍)組高級專責教育主任劉穎賢博士(右一,後排),賽馬會思覺健康計劃計劃總監、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臨床教授及系主任陳友凱教授 (右二,後排),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周一嶽醫生 (右三,後排),向 「思動教育計劃」參加學校的代表致送證書。
「思動教育計劃」的參加同學分享於計劃中學到的知識及感受。

「思動教育計劃」的參加同學分享於計劃中學到的知識及感受。

 


生命力版權所有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