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灸療法是甚麼?

Facebook     Twitter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註冊中醫師 黃冠儒醫師

 

天灸是一種中醫傳統療法,因為其簡單方便,應用廣泛,對多種慢性病症有舒緩甚至根治的功效,因而受市民歡迎,日漸流行。

 

初次接觸天灸的朋友或許會將天灸和針灸混淆,其實兩者在操作上相距甚遠。「灸」是「火」字作為部首,上面加上「久」字,意即長時間加熱。針灸是針刺和艾灸的統稱,而艾灸療法是透過在皮膚表面燃燒具有溫經通絡功效的中草藥艾葉,以達到激發經絡、調整氣血的效果。另一方面,天灸則是透過使用芳香、辛溫等對皮膚有較強刺激作用的中藥製成藥餅,敷貼於特定穴位上,以達到激發經絡、調整氣血的效果。治療期間因為局部皮膚受到藥物刺激而產生熱感及潮紅,因此亦算是「灸」的一種,但整個過程皆不需要點火,所以又稱為「冷灸」。

 

至於天灸的「天」字又是什麼意思呢?大家都知道,成人成事要靠天時地利人和,天灸的「天」正正是天時的意思,代表時間和氣候。相信大家亦經歷體驗過,季節和氣候變化是會令部分病症例如咳嗽、痛證加重的,同樣地,中醫相信季節和氣候變化也可以令部分病症得到緩解,因此天灸其實是一種中醫經絡腧穴理論與時間醫學的綜合應用,借助天時之利以達到治病強身的療法。根據「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原則,天灸多分別在冬夏二季的三九天及三伏天進行。一個療程通常為期三年,每年冬夏季皆分別選三至四天進行中藥敷貼,每次貼藥時間則視乎患者年齡、藥貼配方的刺激強度等因素而各有不同。

 

依上所述,可以推斷出天灸療法對因季節和氣候變化而加重的疾病,例如:過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風濕性關節炎等有較好療效。透過調節臟腑功能和人體陰陽氣血平衡,天灸療法亦可用作治療屬寒性或虛寒性質的頸痛、腰痛、胃脘痛、痛經及月經不調等症狀。此外,香港人因經常逗留低溫空調房間而得的「冷氣病」,如頭暈頭痛、神疲易累、怕風怕凍、手腳冰冷、水腫等,都可以透過天灸療法而得到改善。

 

需注意發燒患者、孕婦、惡性腫瘤患者、肺結核活動期患者、肝、腎及造血系統等疾病患者、皮膚對藥物或膠布特別敏感者都不適宜使用天灸療法。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再作相應選擇為宜。

 


生命力版權所有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