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晴賽馬會飛越校園計劃

Facebook     Twitter

心晴賽馬會飛越校園計劃

「心晴行動」首間社福機構‭ ‬ 入校灌輸「破除情緒病患者標籤」

 

 

「心晴賽馬會飛越校園計劃」今日舉行啟動典禮,正式展開為期三年的入校情緒教育服務。此計劃是心晴行動2008年起所展開校園計劃的延伸,亦是首間社福機‭ ‬構於全港中小學舉行大規模及持續的教育,以關注對情緒病患者產生的歧視為主題,強調「破除標籤效應」的重要,冀達至對情緒病患者零歧視和零標籤。自去年‭ ‬12月起,心晴行動慈善基金‭(‬簡稱心晴行動‭)‬已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期望透過此計劃舉辦超過200場講座及工作坊,可直接惠及超過12萬人,進‭ ‬而令全港市民接收到有關信息。

 


入校灌輸「破除標籤效應」‭ ‬有助提升學生接納他人資深臨床心理學家沈啟明博士是「心晴賽馬會飛越校園計劃」項目督導委員之一,他說明以學生為目標對象時表示‭:‬「根據醫管局的資料顯示,兒童及青少年的精神科求診個案持續上升。」若學生從校園裹就開始認識健康情緒,對日後處理逆境情況有正面的幫助。學生看事物因而會較正面,對於別人遇到的處境,較易用同理心去理解,提升對他人異常狀況的接納程度,從而解除對病人的歧視及標籤」。沈博士同時在會上解釋歧視的定義,指出標籤及歧視情緒病患者帶來的禍害,並引用典型個案闡明「破除標籤效應」的理論。


學生以嶄新戲劇手法‭ ‬ 將「反歧視、反標籤」帶入社區


整個「心晴賽馬會飛越校園計劃」的對象主要包括中小學生、家長和教師,透過講座和工作坊,除了讓參與者認識情緒健康、情緒病及其管理外,更是首間慈善機構將「破除對情緒病患者的標籤效應」帶入學校,期望透過朋輩、家庭及學校等不同層面,建立有效的情緒支援網絡,化標籤為關懷;化歧視為接納,與學生一同面對成長路上遇到的困境及所引起的情緒困擾。此外,計劃亦包括培訓學生大使,並透過「學生大使戲劇匯演」,以嶄新的角度和手法,將情緒健康及「破除標籤效應」的信息由校園內漸漸推廣至社區,促使各階層的社會人士瞭解「破除標籤效應」的重要,攜手消除歧視,讓情緒病患者在復康路上得到大家的同行及支持,更容易重新投入生活。


「破除有色眼鏡」‭ ‬ 實踐校園健康情緒


啟動典禮由心晴行動名譽會長杜振源先生致歡迎辭,他表示心晴行動自創會以來,幸得各界支持以持續擴展,是次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捐助,更是對心晴行動歷來工作的肯定。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高級經理鄧家鳳女士表示,馬會很高興捐款717萬港元予「心晴行動慈善基金」,在未來三年推行「心晴賽馬會飛越校園計劃」。通過培訓學生大使、舉辦校園講座、戲劇匯演、老師及家長工作坊等活動,向全港學校推廣精神健康,加強學生對情緒病患者的關注,藉此減少不必要的誤解。其後教育局訓育及輔導組首席督學〔訓育及輔導〕何潔華女士亦相繼致勉勵辭,其他主禮嘉賓包括心晴行動副主席暨項目總監趙美仙女士、資深臨床心理學家沈啟明博士及聖公會奉基小學校長翁少珊女士。心晴行動委任洪卓立先生及吳千語小姐兩位演藝人擔任校園愛心大使,肩負合力推廣校園情緒健康的重任。及後,一眾主禮嘉賓由心晴行動主席林建明女士帶領下,進行「破除有色眼鏡」儀式,帶出計劃「反歧視、反標籤」的主題。

 

 


生命力版權所有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