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關節置換手術

Facebook     Twitter

 

本港不少年長人士都受長期膝痛的困擾,日常生活及工作也受到很大影響,嚴重的連走出門口亦艱難。一般來說,藥物加上改變活動模式或用枴杖等輔助工具,都有助控制及改善膝痛問題,但若情況未見好轉,醫生可能會建議病人進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藉以紓緩痛楚,並減少膝部變形的情況,以及恢復病人的活動能力。

 

膝關節是重要的關節,由股骨的遠端、脛骨的上端及臏骨所組成,並靠韌帶協助固定及穩定關節。骨骼接觸面均有軟骨覆蓋及滑膜保護,令關節表面平滑,以減少膝關節表面的摩擦力及令其易於滑動。然而,退化、疾病和創傷都可令膝關節出現痛楚、無力及功能受損等問題。臨床上,關節炎是引致慢性膝痛及殘障的常見原因,因為關節長期發炎和水腫,可導致軟骨逐漸磨蝕,從而出現關節僵硬和疼痛楚等現象。若情況對病人的生活造成影響,便要考慮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用人工關節替代受損的膝關節,這樣能有助紓緩痛楚,以及恢復關節的活動能力,大約九成以上的患者在手術後膝痛明顯改善,而活動能力也大大恢復。

 

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是以人工關節替代受損的關節,目的是改善關節的活動能力,緩減長期膝痛困擾。患者在手術後康復初期,可能會覺得關節有少許僵硬,膝關節過度屈曲如蹲下時會有困難,步行或活動時會聽到金屬與塑膠的撞擊聲,但一般經過術後的物理治療,情況都會大為改善。

 

術後須減輕負荷

雖然人工關節的性能和品質不斷改進,但始終有局限,例如不能令膝關節的機能完全恢復至患病前的水平,而病人亦要小心及適當護理新關節,避免增加關節的負荷及耗損,並要定期覆診以確保人工關節得以正常運作。

 

換上人工關節的病人應維持適當的體重水平,因關節負重增加可能會縮短其壽命。適量的運動可令人工關節更耐用,但過量便會加速損耗,令人工關節變得不穩定甚至鬆脫離位,因而引發痛楚及活動能力下降等問題,病人應盡量避免進行太多急促跑步及撞擊性的運動,以減少人工關節過度損耗。另外,跌倒或撞擊可令人工關節受損,甚至可能需要再做手術,故平日活動時要多加小心。手術後一段時間內若要進行其他手術,須諮詢醫生意見。

 

整理:Kimmy

 

骨科專科醫生 林國基

 

(來源:星島日報)

 


生命力版權所有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