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每年10萬人 死於輸液

Facebook     Twitter

 

為人詬病的內地醫療體系屢現醜聞。內地媒體揭露,內地每年的輸液總容量高達100億瓶,人均輸液量遠超國際水平的3至4倍,成為世界上的「輸液大國」,而過度輸液的背後隱藏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報道指,在內地醫院市場化後,藥品回扣成為醫院和醫生的主要經濟來源,由於靜脈藥品的價格一般較口服藥高,醫生往往漠視病人的實際需要,通過為病人提供輸液治療,獲得醫藥代表的高額回扣。專家指出,過度輸液將對人體造成危害,內地每年平均就有最少10萬人因輸液死亡。

 

據公開數據報道,中國大輸液市場總量一年高達100億瓶(袋)以上,折算人均每年輸液8瓶,遠高於國際上人均2.5至3.3瓶的水平。在每年夏秋交替的流感高峰期,內地各大醫院急診室的走廊隨處可見手持輸液藥品的病患者,「輸液依賴」成為內地過度輸液的主因。雖然輸液療效遠較服藥快,但過度輸液可能使患者產生耐藥性,造成「重症感染無藥可用」的情況,而不安全的注射甚至可導致病人死亡,內地每年最少有10萬人在輸液後喪命。

 

回扣與考察成潛規則

報道指出,造成「輸液依賴」現象的背後隱藏醫院、醫生及醫藥代表之間的利益關係。業內人士指出,靜脈藥品的價格一般大都高於口服藥品的價格,使用愈多的靜脈輸液產品,醫院的收益也相對愈多,輸液成為醫院和醫生獲得更多經濟利益的手段;從醫生方面來看,如果和醫藥代表有相關的銷售合作,醫生就能夠從中獲取比口服藥物更多的回扣,因此醫生在口服藥物和輸液藥物之間往往選擇後者。

 

業內人士透露,「不僅僅是回扣,如果某名醫生和某品牌的醫藥代表合作一年或是半年下來相當愉快,該醫生很有可能被請去國外或是海南等國內知名旅遊勝地考察學習,時不時送個數碼產品更是輕鬆平常的事情。

 

不過,能被請出國玩的也是在醫院科室內有一定職位的醫生,醫院領導也都知道『考察學習』的目的,一般都會放行,這也算是行業內的『潛規則』」。

 

另一方面,內地二、三線醫院的因病床使用率一般較低,難以產生所謂的「後續經濟效應」,院方可能會授意醫生將一些可不住院的病人留院觀察,並為病人提供輸液以及抗生素,而醫生在住院病人住院期間則會盡可能安排各種身體檢查,使病人的經濟效應在住院期內得到最大化。有些醫院甚至直接下達業務指標,基層醫療機構的藥品收入可佔到整體收入七成以上,鄉鎮生院、村生室往往等同於「輸液室」。

 

藥品佔整體收入七成

 

報道引述一位基層醫院醫生指出,內地醫療改革目前已逐步嚴格管理醫院行政的情況。以該醫院兒科為例,醫院規定每個月的門診輸液量要控制在三成左右,一旦超出比例將遭到處罰,不過現時仍有個別醫生會鋌而走險,通過靜脈點滴環節從醫藥代表處獲得更多的利益,對於改革初期的縣鄉級來說,杜絕輸液濫用現象,無疑仍需要一定的時間。

 

(來源:香港成報)

 


生命力版權所有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