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抗癌也須防毒

Facebook     Twitter

人們常認為中草藥藥性溫和,無毒性,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甚至有一些患者認為「中藥沒有毒副作用」才吃中藥的。其實這是個錯誤的觀點,臨床上使用的許多抗癌中藥,均是有毒副作用的,使用不當,也會造成髒器傷害或中毒。

 

常見抗癌中藥的毒副作用有全身中毒反應、髒器功能損害、藥物性過敏反應、身體不適等。而中藥本身有毒、辨證用藥不準、配伍失誤、炮製不當、誤食 誤用,藥品質量不高也是抗癌中藥毒副作用產生的原因。即使毒性不大的一些常用藥物,如果超大量服用,亦可造成中毒。還有的患者服用太久,超療程長期服用, 容易導致蓄積中毒。

 

常用的抗癌中藥有:斑蝥、全蠍、水蛭、蜣螂、蜈蚣、蟾蜍、巴豆等,大多效強功捷,臨床用之得當,則可立起沉屙;若用之失當,則可引起中毒。另 外,本身具有毒性成分的中藥有番木鱉、漢防己、烏頭、莪術、斑蝥等中藥,毒性成分主要是生物堿,對中樞神經係統可產生先興奮後抑製作用。有些中藥還具有致 過敏、致癌、致畸、溶血、墮胎、減少男性精子,引起不育等毒副作用。

 

以毒攻毒 扶正結合

 

盡管中藥是有毒的,但並不可怕,總的來說中藥不良反應遠比人工合成藥物為少。中醫就是利用部分中藥的毒性、偏性來治病的。對於癌症而言,完全、 絕對安全的藥幾乎是不存在的。特別是人體本身是有一定的排毒、解毒功能,對中藥能夠產生某種程度的適應性。而且,中藥中含有的糖類、維生素等,進入體內可 能轉化為葡萄糖、葡糖醛酸,從而幫助解毒。有的中藥含有蛋白質、膠質,可保護胃黏膜,緩和刺激,阻礙有毒成分的吸收,並可以與某些有毒成分,如生物堿類結 合,排出體外,達到消除藥物毒性和不良反應的目的。

 

邪毒結於體內為腫瘤的根本,毒陷邪深,非攻不克,故常用有毒之品,借其性峻力猛以攻邪,即腫瘤防治中常用的「以毒攻毒法」。某些具有毒性的藥 物,大多具有抗癌抑癌之功效,故在正氣尚未衰竭而能耐攻的情況下,可借其毒性以抗癌。由於腫瘤病人正氣多已受損,不能一味猛烈攻伐,因此,以毒攻毒之應 用,須慎重地掌握有效劑量,宜適可而止,把握用藥時機與方法,並配合扶正藥物,方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資料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生命力版權所有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