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喝含糖飲料 減患腎石
Facebook
Twitter
時值爭秋奪暑,天氣忽冷忽熱,偶爾還會烈日高照、汗流量大增,令人不禁想喝杯冰涼飲料,消暑解渴。然而近日一項研究指出,多喝含糖飲料有機會增患腎石風險,營養師提醒大家必須注意飲品的含糖量。
果糖增尿酸濃度
最近,美國腎臟醫學學會出版的刊物,刊登了一項研究報告,指出於過往八年期間,追蹤調查十九萬四千多名中年人的飲食習慣,結果發現每天喝一罐汽水或含糖飲料,患腎石的機率較每星期喝一罐的人,分別高23%和33%,證明了多喝飲料以助降患腎石機率的說法,實須商榷。
中文大學營養研究中心註冊營養師何澤鏗表示,腎石乃由未能轉化成尿液的殘餘物凝結而成,可阻塞尿道和引起腎臟感染,嚴重者會引致腎臟受損,甚至出現腎衰竭。過往有指多喝飲料能把腎臟殘餘物連尿液排出,以防腎石形成,現又指部分飲料會增患腎石風險,究竟哪種說法才正確?「多喝飲料確實可助殘餘物排出體外,惟汽水中的磷酸和某類飲品的果糖會提升尿酸的濃度,後者還會增加尿液中的鈣及草酸鹽的含量,繼而誘發形成腎石。」何澤鏗解釋。
控制咖啡因攝取量
研究又指,上班族用以提神的咖啡、奶茶反為可助減患腎石的佳飲,每天喝一杯,比起每周喝一杯的患腎石機率低約一至兩成。另多喝含酒精的飲品如紅酒及啤酒等,更可減低患此症機率達31%至41%不等。不過大家千萬別因而多喝酒或咖啡,「咖啡或茶的咖啡因能助鈉質等礦物質經尿液排出體外,從而稀釋尿液,預防腎石形成。然而攝取過量咖啡因或會誘發心血管疾病,或令身體脫水而致血液中的鈣、草酸鹽、胱氨酸或尿酸的濃度增加,反更易凝結成結晶體,誘發出現腎石。」他又指,濃茶除含咖啡因外,亦含有草酸鹽,人體過量攝取亦有機會形成腎石。
何澤鏗續指,雖然酒精利尿,有助促進排走腎內積聚的物質,惟酒精亦可令人體脫水。另一方面啤酒、葡萄酒也可提高尿酸的濃度,反會因此而催化腎石形成。此外,酒精屬高熱量飲料,多喝容易增患其他疾病如肝硬化的風險,權衡之下,實不宜倚賴它們來防患腎石,以免因長期或過量飲用而患上心血管疾病及影響肝臟健康。
日常飲食竅門
智選飲品:鮮小紅莓汁和黑加侖子汁均屬防患健飲,前者可助減低「磷酸銨鎂腎石」復發的機會;後者則可提升尿液鹼度,減少出現尿酸結石,同時可助攝取檸檬酸鹽,抑制鈣類腎石。
多喝清水:每日至少喝二千毫升清水(即約八杯水),能助稀釋尿液。
常吃蔬果:可助攝取足夠的鉀和鎂質,前者幫助降血壓;後者能抑制人體吸收食物中的草酸鹽,減低尿液中的草酸鹽濃度,以減患腎石的的機率。
適量肉食:肉類中的蛋白質有助維持人體正常機能,不過如攝取過多來自動物的蛋白質,會增加尿液中的尿酸濃度,大大增患腎石的風險。因此應避免進食過量,並適量食用豆製品,攝取植物性蛋白質,以降低尿酸水平。
適時補鈣:低脂或脫脂奶有助補充鈣質,同時抑制腸道吸收過量的草酸鹽。
低鹽膳食:高鹽飲食易令人體攝取過量鈉質,令鈣質更易於尿液中流失,增患腎石的機率。
補充檸檬酸:柑橘類水果如橙、西柚、檸檬及青檸等,均富含檸檬酸,可減低鈣類腎石於尿液中形成,日常可取適量來沖調飲料。
提防草酸鹽:菠菜、士多啤梨、朱古力、全麥食品、堅果如杏仁、花生和山核桃,還有茶品及薑黃等,均富含草酸鹽。日常應控制食用量,以防誘發腎石。
慎服補充劑:每天進食兩至三個中型水果可攝取足夠維他命C,惟維他命C補充品容易引致維他命C過量,增加體內的草酸鹽。
文:Kimmy
資料來源 : 星島日報
生命力版權所有 © 2008
|